□ 馬有彬
《十七帖》,晉王羲之所書。全帖29通,107行943字(今刻本134行1166字)。內(nèi)容為筆者與友人通音問、敘別離、吊哀喪之往來書信。此帖因在“不經(jīng)意”中書成,故而豪情奔放,逸筆傳神,妍丑不拘,痛快淋漓,力屈萬夫,韻高千古,“是學(xué)習(xí)草書的最佳范本”。千百年來,為世所重,贊譽(yù)甚隆,累代不絕。宋朱熹有言:“《十七帖》玩其筆意,從容衍裕,而氣象超然,不為法束,不求法脫,真可謂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者。”此乃的論。
一、十七帖(亦名《郗司馬帖》,3行25字,言郗司馬未去就任之事)
郗司馬名曇,王羲之妻弟,王獻(xiàn)之岳父。全帖字字獨(dú)立,然字字意連,渾然一體。首行“十七”二字領(lǐng)篇,方筆重按,先聲奪人;至“郗司馬”三字再行放開、收縮,猶如歌曲《西沙,可愛的家鄉(xiāng)》,開頭重,然后輕,到“家”字慢,一唱三嘆,一波三折,把心中的感情充分抒發(fā)出來。三個(gè)“書”字大小、曲直、斷連各異,極盡變化之美。詩云:下筆重按厚且方,郗氏司馬意氣揚(yáng)。筆圓墨潤如珠璣,灑落玉盤響叮當(dāng)。
二、逸民帖(4行39字,敘羲之欲辭官為民之事)
該帖的主要特點(diǎn)是收放疏密對比強(qiáng)烈。第一、二行的“觀”、“惟久”三字放,其余則收。第三行疏,第四行密,通過對比,凸顯反差,增強(qiáng)視覺沖擊力。特別是最后一行,斷斷續(xù)續(xù),洋洋灑灑,似欹反正,妙趣橫生。最靚麗莫過“觀”、“夢”、“嘆”三字:“觀”字左放右收,變左右結(jié)構(gòu)為上下結(jié)構(gòu),奇思妙想!“夢”字欹正相生,厚重圓潤,至美至難;“嘆”字筆方勢斜,參差錯(cuò)落,形散神凝,且與右邊觀照,妙?yuàn)Z天工。詩云:方圓欹側(cè)斷還連,精彩無過“漢”“夢”“觀”。思緒萬千隨筆走,山環(huán)水繞意纏綿。
三、龍保帖(3行20字,言周撫見其卿舅時(shí)間)
第一行首尾輕,中間重,“也謝之”三字既大又方;第二行的最后二字和第三行的“也”字,一個(gè)比一個(gè)大,很像《東方紅》的最后一個(gè)樂句,灑脫豪放,悠揚(yáng)遼遠(yuǎn),把情感推向高潮。此之謂“字眼”,缺之,作品乃平淡無奇。詩云:高亢委婉任自然,偶用頓挫動(dòng)心弦。裊裊娜娜不經(jīng)意,引吭高歌收筆前。
四、絲布衣帖(2行駛2字,言作者給周撫寄絲布衣事))
全帖無一字相連,然結(jié)構(gòu)緊密,氣貫長虹,筆法豐富,大筆如椽。特別是第一行下五字,大刀闊斧,方筆直刷,如入無人之境,“可貴者膽也”!詩云:字少神完亦抒情,“單衣財(cái)一”驚煞人。刀砍斧劈銀瓶破,風(fēng)雷過后是行云。
五、積雪凝寒帖(6行64字,敘與周撫久別之情)
此帖亮點(diǎn)在大小相間,方圓兼?zhèn)洌瑪嘀杏羞B。前三行結(jié)體茂密,氣勢雄強(qiáng);后三行氣勢漸緩,行距較疏,然大小、斷連、疏密、欹正無不佳妙。縱觀全帖,“計(jì)”之方,“年”之厚,“寒”之疏,“可言”之小,“省足下”、“積雪凝”、 “間或”、“下問耳”之連,如抽絲,似流水,自然、綿柔,熨貼心脾。詩云:久別良友意綿綿,幾行尺素何能言?思念慨嘆和墨寫,最是“間或”“雪凝寒”。
六、服食帖(3行30字,言服食丹藥之事)
此帖筆法嫻熟,章法佳妙,輕重、斷連、欹側(cè),寥寥幾筆,簡簡單單,看似無心,勝過有意。“久”之圓、“復(fù)”之方、“愛為”之長、“惆悵”之大,“年時(shí)”之右側(cè),“足下保”之左傾,處處充滿變化而又不留痕跡。“誠自然之妙有,非力運(yùn)之所成”。詩云:服食丹藥難延年,臨書惆悵意自然。筆重情長語斷續(xù),但愿保重是良言。
七、知足下(亦名《致郗帖》、《六日帖》,3行19字)
“疏”是此帖之突出特點(diǎn)。字疏,如“知”、“行”、“叔”;行疏,如第一行的“行”與“至”、“吳”與“念”以及第二行“可”下5字。二行皆疏,但形式有別:第一行分三個(gè)節(jié)奏,有疏有密;第二行除上三字外,其余皆疏。章法雖疏,但疏中有變,疏而不斷。詩云:疏密相間乃空靈,計(jì)白當(dāng)黑風(fēng)神生。疏中有變堪稱妙,不激不厲意從容。
八、瞻近帖(7行64字,致郗忄音,勸其來會(huì)稽居住)
此帖雖長,但結(jié)字茂密,氣脈貫通,輕重、方圓、枯潤、斷連一任自然,信手拈來,妙趣橫生。第一行既圓又厚且活,偃仰欹側(cè),百態(tài)千姿。第三行之“喜遲”二字,前傾后正,險(xiǎn)而又穩(wěn)。第四之“斯耳”,筆方鋒散,氣足力勁,“耳”字一豎,如南天一劍,氣貫長虹。接下兩行之“避”、“節(jié)”、“氣”、“也”等字的用筆、結(jié)構(gòu)、氣息奇巧互現(xiàn),美不勝收。最后一行四字,輕柔遒媚,藕斷絲連,余味無窮。詩云:筆酣墨飽線圓融,方折枯勁神鬼驚。偃仰欹側(cè)險(xiǎn)而正,意態(tài)美妙畫難成。
九、天鼠膏帖(2行16字,與周撫談天鼠膏藥效)
此帖章法奇特,兩行軸線,第一行下向右擺動(dòng),第二行上小下大并左移,將右邊擺動(dòng)的軸線糾正過來而不露一點(diǎn)蛛絲馬跡。此外其“天”、“膏”、“聾”、“乃”、“要藥”等字的造型、姿勢、氣韻也生動(dòng)活潑,各臻其妙。詩云:“天鼠”“治”“聾”意態(tài)奇,“膏”“乃”“要藥”萬千姿。軸線任其左右擺,天真爛漫方為師。
十、朱處任帖(2行20字,談與朋友朱處任之間的書信往來之事)
此帖之妙在第二行。上松下緊,上大下小,上下連而中間斷。單字“往”字之方、“信”字之斜、“取”字之空,皆妙造自然。最后“足下答”三字,珠圓玉潤,密不透風(fēng),一揮而就,如行云流水,風(fēng)吹雨散,潤色花開。“書為心畫”,此之謂也。詩云:左輕右重行間稀,方折圓轉(zhuǎn)兩相宜。疏密剛?cè)帷叭 弊蠲睿兜烙仍谑展P時(shí)。
十一、七十帖(9行82字,致周撫,表述自己欲去蜀地游歷之意。原帖缺)
開頭談對方身體狀況:“年七十,體氣佳。”可能是筆者心情舒暢,字大筆方,至“慶也”而止,盡顯豪放之氣。接著言及自己:“年垂耳順”,恐前路無多而情緒低落,因而筆墨輕柔,點(diǎn)點(diǎn)滴滴,斷斷續(xù)續(xù),人生苦短之慨流淌于字里行間。頭兩行重而不滯,方而不死;三四兩行輕而不浮,斷中有連,爭奇斗艷,各展風(fēng)采。特別是第四行,神融筆暢,節(jié)奏明快,令人神往。詩云:年屆古稀體氣佳,凌云健筆氣自華。說到來日傷神處,墨瀋流淌如落花。
十二、邛竹杖帖(4行31字,談周撫所寄竹杖之事)
此帖書藝較為突出,用筆、結(jié)字、章法、氣韻無不佳妙。第一行大小重輕交替進(jìn)行,自然妥貼。第二行后四字,似斷還連,意態(tài)酣足。第三行上斷下連,疏密參差,恰到好處。全帖之點(diǎn)睛之筆是“邛”字:筆短氣足,方圓兼施,左重右輕,剔透空靈,如異峰突起,鶴立雞群,可謂眾妙攸歸,風(fēng)光無限。令人擊節(jié)贊嘆:妙哉!詩云:鸞舞蛇驚皆是情,老翁幼孫攜手行。請君試看“邛竹杖”,頹峰之下水淙淙。
十三、蜀都帖(亦名《游目帖》,11行102字,言筆者要去蜀地游玩之迫切心情)
此帖寫得神氣活現(xiàn),生機(jī)盎然,波瀾起伏,精彩迭出。第一行頭三字靈動(dòng)活潑,中三字連綿不斷,下五字短小緊湊。第二行的“雄蜀”二字,斷中有連,綿里藏針,端莊雜流麗,剛健含婀娜,特別引人注目。第四行無牽絲相連,無大小反差,無欹正相生,看似平淡,然筆筆流暢,字字珠璣,與左右兩行相映生輝,光彩照人。詩云:草難嚴(yán)重真難揚(yáng),勿以纏繞論短長。“彼土”浪漫“峨眉”秀,字字溫潤看四行。
十四、鹽井帖(2行20字,請周撫告知其鹽井情況)
此帖兩行字?jǐn)?shù)相等,章法不同。第一行上疏下密,第二行字距相差不大。美在反差中自然顯現(xiàn)。最美還是第一行下面五字,眾點(diǎn)羅列,緊湊連綿,如滿天星斗,熠熠生輝。詩云:欲見鹽井廣異聞,援筆成書字字神。眾星點(diǎn)點(diǎn)列河漢,“皆有足下”光照人。
十五、省別帖(亦名《遠(yuǎn)宦帖》,6行53字,感謝周撫關(guān)心筆者的妻子、友人)
該帖六行,行行精美。前三行筆酣墨飽,大氣磅礴,筆挾風(fēng)雷,神完氣足,讀之心潮湃,蕩氣回腸。后三行剛?cè)嵯酀?jì),疏密相間,參差錯(cuò)落,別有情趣。最亮要數(shù)“救命”二字:如春風(fēng)拂柳,吳帶當(dāng)風(fēng),婀娜多姿,風(fēng)情萬種。詩云:鉤環(huán)盤紆任筆旋,瘦勁雖易肥勁難。只因“救命”藝高妙,老婦疾篤又“平安”。
十六、都邑帖(5行50字,敘京都形勢和周撫、謝無奕的仕途情況)
此帖如拉家常,筆者心靜如水,志氣和平,輕松愉快,委委道來,如沐春風(fēng)。表現(xiàn)在筆墨上是不激不厲,不溫不火,筆到意到,自然天成。第一、二兩行的最后三字“和想足”、“桓公告”,最后一行的“何可言”,上重下輕,前傾后仰,或斷或連,如彩蝶翻飛,貴妃醉酒,令人贊嘆。詩云:老友聊天心坦然,恬靜清和筆自翩。彩蝶翻飛聯(lián)袂舞,曼妙多姿“何可言”?
十七、嚴(yán)君平帖(2行14字,筆者向周撫詢問嚴(yán)君平等的后人情況)
此帖在章法上有三大特點(diǎn):一是連。兩行開頭都連,但連中有變。前為兩字一連,后為三字一連。二是字形大小相間。首字大,然后小,中間大,下面小,到最后又大。如同歌唱,起伏迭宕,韻味十足。三是中軸線左右擺動(dòng)。第一行先中后右再左,就像林黛玉,“行動(dòng)如同風(fēng)拂柳”。詩云:作草如真心氣平,不浮不滯筆有神。從容淡定無粉旨,洗盡鉛華見本真。
十八、胡母帖(5行41字,敘其從妹居住、書信等事)
此帖文思暢達(dá),筆法嫻熟,心無掛礙,一揮而就,學(xué)問文章之氣郁郁芊芊。全文由緩而疾,輕重雜糅,疏密相間,至“不得也”戛然而止。“平安”、“永興”等處的連屬,“官諸理極差”、“來示”等字的牽絲,把筆者浪慢的情懷、嫻熟的技藝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詩云:春蠶吐絲意柔綿,抽刀斷水水更連。其間幾多一筆字,毫發(fā)能把千斤懸。
十九、兒女帖(5行50字,言筆者兒孫之事)
書者,如也,如其志,如其學(xué),亦如其心。心情是愉快的,寫起字來自然得心應(yīng)手,左右逢源,毫無斧鑿之痕。大小方圓、枯潤疏密,信手寫來,毫無顧忌,似乎能聽到筆走龍蛇的沙沙聲。其中“女”字的對稱、“得”字的枯勁、“婚娶”的奇巧、“小者”的連帶,真乃異想天開,妙不可言。詩云:兒女婚娶雖家常,書圣寫來興味長。提按頓挫濃枯淡,風(fēng)吹花雨雷電狂。
二十、譙周帖(3行29字,向周撫詢問譙周之孫近況)
此帖寫得豪放灑脫而富于變化。大膽落筆,小心收拾,方圓大小,無不精到。每行收放斷連,相互觀照,務(wù)使有別;“有”、“不”、“人”等同字異寫,絕無雷同。大樸不雕、大家風(fēng)度,可以為鑒焉。詩云:左伸右展氣勢雄,字字行行各不同。大刀闊斧真巨匠,行云流水意從容。
二十一、講堂帖(亦名《漢時(shí)帖》,6行49字,談蜀地講堂畫像之事)
此帖揮灑自如,氣韻貫通,筆法多變而又無不精妙。第一行“漢時(shí)”二字正欹相生,方圓兼?zhèn)洌B帶隨意,令人贊嘆。又來一個(gè)“講”字,枯方斷連,五味俱全,能不拍案叫絕?第二行的“何”字方而側(cè),“立此”連而枯,“知”斜而重,異彩紛呈,各領(lǐng)風(fēng)騷。其后的“來”、“觀”、“者”、“摹”,爭奇斗艷,令人目不暇接。此帖章法上的一個(gè)顯著特點(diǎn)是每行最后三四字皆小,這些小字個(gè)個(gè)靈動(dòng)活潑,形神俱佳,比上面的大字毫不遜色。真是:橫看成嶺側(cè)成峰,上下大小無不工。最是“漢時(shí)講堂”“畫”,神來之筆摹不能。
二十二、諸從帖(6行54字,敘筆者諸從兄弟之事)
作書寫此帖時(shí)心態(tài)平和,親切自然,如老友相逢,促膝談心,因而字也寫得清秀流暢,從容自若,雖為草書,卻精到細(xì)膩,一絲不茍。全文無一枯筆,無一修改,也無一粗大黑重脹眼之字。疏朗、平和、秀美、流暢,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(shù)享受。那“載”的前傾、“遠(yuǎn)”的后仰、“所”的輕柔、“間然”的蕭散,可謂精彩絕倫。詩云:春風(fēng)吹拂春雨綿,潤物無聲百花妍。盡展芳容雖熱烈,含苞待放別樣甜。
二十三、成都城池帖(5行49字,詢問成都古跡情況)
與前帖相比,此帖寫得相對隨意、放縱、大氣,不僅字形寬博、字距疏朗,而且添加修改,不計(jì)工拙。給人以散開懷抱,隨意所適,寧拙毋巧之感。作品粗而不躁,粗中有細(xì),粗獷中不乏點(diǎn)睛之筆:“葛”、“蜀中”、“樓觀”、“秦時(shí)”、“錯(cuò)”、“廣”等字是也。詩云:散開懷抱放膽書,凌云健筆意嵯峨。大刀闊斧再修補(bǔ),墨瀋淋漓慨嘆多。
二十四、旃罽帖(亦名《胡桃帖》,6行56字,談服食丹藥之事)
此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先輕后重,逐步放開,直至最后達(dá)到高潮,猶如《青藏高原》最給力的一句:“那就是青、藏、高、原——”。此帖前五行看似平常,實(shí)乃平中寓奇。如三、四、五行之開頭“須知足下”、“近之未許”、“者希此有”,或偃仰,或空靈,或映帶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展現(xiàn)其藝術(shù)之美。詩云:看似尋常最為奇,平淡天真人也迷。細(xì)品“近之未許吾”,“當(dāng)”“笑”世間知“者希”。
二十五、藥草帖(2行10字,致周撫,答應(yīng)為他搞藥草)
此帖雖短,然氣勢雄強(qiáng),剛?cè)嵯酀?jì)。開頭四字,左旁皆為一豎,但各不相同。“藥草”二字皆形長,兩點(diǎn)頭,下有豎鉤,但也極盡變化之能事。“示可致”三字以柔見長,破方為圓。尤其是“致”字,形長勢斜,與左邊“波”字形成對比,俯仰生機(jī),匠心獨(dú)運(yùn)。詩云:世人多譽(yù)《鴨頭丸》,未解此帖意亦玄。細(xì)看筆端多變幻,方知書圣非等閑。
二十六、青李帖(亦名《來禽帖》,1行20字,致周撫,告訴他如何保管果樹種子)
此帖系《十七帖》中唯一以楷書寫就。細(xì)察之,此中筆法與《樂毅論》等小楷同中有異。相同之處在形扁筆圓、筋骨內(nèi)含,不同之處在大小懸殊,多行意。古人云:“小字難于寬綽而有余。”此帖得之矣。詩曰:云飛浪卷巨龍騰,倏忽風(fēng)平波不驚。桂棹蘭槳點(diǎn)碧水,輕舟蕩漾如閑庭。
二十七、胡桃帖(6行49字,敘述向周撫索要樹種之事)
此帖的特色是收放自如,以放為主。一是敢寫大字,氣魄宏大;二是敢用方筆、枯筆,蒼勁粗獷;三是多牽絲映帶,給人以行云流水、一瀉千里、勢不可止之感。大者如“菓”,枯者如“及”,欹者如“篤喜”,連者如“故遠(yuǎn)”、“足下”,此皆生花妙筆。詩云:獸駭鴻飛各有姿,懸崖之下是小溪。鶯梭柳絲翩躚舞,落英繽紛沁心脾。
二十八、清宴帖(4行29字,致周撫,表達(dá)自己想去蜀地游覽之事)
也許作者在書寫時(shí)心情舒暢,因而筆法輕快,引帶較多,格局頗大。首行雖然字字獨(dú)立,然各字末筆皆有連屬之意。二行“無鄉(xiāng)故是”兩字一連,筆酣墨飽,氣勢開張,連而有斷,痛快淋漓。三四兩行筆收而力不減,疏密有致,八面停勻,極盡柔婉曲勁之美。詩云:心手雙暢喜氣洋,風(fēng)流“故是”與“無鄉(xiāng)”。“山川”壯麗看“形勢”,“爾何”“游目”筆意長。
二十九、虞安吉帖(7行56字,致周撫,向其推薦同事虞安吉)
虞安吉者,右軍之同事,周撫之親戚也,也許筆者出自內(nèi)心對虞的賞識(shí),因而寫起來無拘無束,無意乃佳。頭三行方重枯拙,直至“中表”,筆筆都有千鈞之力。接下來大大小小、斷斷連連、方方圓圓,奔騰不羈,一瀉千里。結(jié)尾“故遠(yuǎn)及”三字,如狂風(fēng)驟雨,驚天動(dòng)地。觀此帖,如同欣賞鋼琴協(xié)奏曲《黃河》,其氣魄之大、速度之快、音色之美,撼人心魄,令人蕩氣回腸,如醉如癡。詩云:高峰墜石勢崔嵬,萬歲枯藤傍曲溪。風(fēng)吹雨散百花艷,神融筆暢化龍飛。
三十、勒
一字成篇,頂天立地,巍然聳立,猶如泰山,令人肅然起敬。全字以渴筆書就,其橫畫之欹,豎畫之曲,鉤畫之厚,結(jié)體之緊、之奇,空前絕后,無愧壓卷之作。人云書法一字乃見其心,信然。贊曰:頂天立地冠群雄,亂云飛渡繞岱峰。天風(fēng)海濤龍虎氣,萬象囊括一字中。
三十一、結(jié)束語
右軍《十七帖》,筆筆精到,字字精美,行行精彩,件件精品。讀之如游黃山勝境,一步一景,處處迷人。沈鵬先生游黃岳,歸來浩嘆“眼觀奇絕口難名”,只得吟誦古人詩句捻須竟夕而擱筆。書圣經(jīng)典,豈吾輩凡夫俗子所能表達(dá)于萬一也!有詩為證:波翻浪涌起煙云,疊嶂層巒寶難尋。鐵鞋踏破千年客,幾人曾見右軍魂?
Copyright © 2014 霍邱老年大學(xué)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(lǐng)CP備11016556號(hào)-2
技術(shù)支持:龍訊科技 皖公網(wǎng)安備 34152202000194號(hào)